首页 行业资讯 网络营销 行业标准 政策法规 产品信息 技术资料 行业应用 展会速递 市场评论

行业标准

旗下栏目: 解析 下载 专访 数据

深圳市建筑节能“十一五”专项规划暨2020年远景目标

来源: 作者: 人气: 发布时间:2012-02-09
摘要:欢迎光临中国硅灰网。中国硅灰网由甘肃三远硅材料有限公司主办,聚集微硅粉行业最新资讯,引领硅灰企业行业规范发展!
    建筑节能是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重要举措,是深圳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可在生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深圳经济特区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等有关政策法规,特制定本规划。

    一、深圳建筑节能发展背景和现状

    深圳市属于我国夏热冬暖地区,2001年我市启动了建筑节能工作,近年来,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 地理和气候特征

    1、海滨城市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海滨城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典型的夏热冬暖气候

    深圳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具有夏热冬暖的气候特点,夏长冬短,气候温和,雨量丰沛,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为22.5℃,最高气温为38.7℃,最低气温为0.2℃。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年日照时数1933.8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5225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百分率达47%。年平均降雨量为1966.5毫米,每年4至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年雨量的84%。由于受海洋影响,全年盛行季风,白天风大,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速低,从陆地吹向海洋。全年平均风速为2.7米/秒,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东风。

    (二) 社会、经济、能源状况

    根据统计公布的人口数据,深圳市人口年均增长速度快,从“四普”到“五普”,年均增长14.91%。到2005年底深圳市总人口为827.75万人,共有家庭户184.6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43.9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0人,集体户人口为383.04万人。深圳市人口密度为4239人/平方公里。

    深圳经济发展不断攀上新台阶。5年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2004年生产总值达到3422.8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人均GDP 59278元,居第1位;全口径财税收入1183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深圳的经济质量和效益比较好,2005年每平方公里土地上创造1.75亿元GDP和6000万元的税收。

    深圳一次性能源极度匮乏,几乎全部一次性能源都要依赖国内外市场供应。深圳万元GDP能耗虽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但产值能耗比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至3倍,能源浪费情况比较严重。

    随着经济多年高速增长,深圳市能源消费相应地出现了长期高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由2000年的190亿kwh增加到2005年的440.3亿kwh,“十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18.3%,全社会用电负荷由2000年的352万千瓦增加到2005年的747万千瓦,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2%。电力缺口越来越大,不仅缺电量,更缺负荷。尽管深圳市每年在电力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不断加大电力设施的建设,但仍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近几年每年缺电80~100万Kw。根据深圳发展规划,到2010年,深圳GDP将达到10000亿。如果以现有单位能耗产值水平推算,到2010年,全市用电量须达1100多亿千瓦时,相当于2004年用电量的3倍。从现有电网和电源看,要达到3倍以上增长,几乎不可能。

    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已受到“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一是土地、空间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短缺难以为继;三是人口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四是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

    (三)建筑能耗现状

    深圳市建筑能耗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从能源品种构成角度看,深圳市的建筑能耗以电力消耗为主;从部门构成角度看,深圳市的建筑能耗以公共建筑能耗为主;从用能方式角度看,建筑物的空调系统是最主要的用电设备;从用电装机容量角度看,近年来深圳市所有的新增用电设备装接容量几乎都来自于包括居民和商业的建筑物用电设备。

    1、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比例大

    深圳市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越来越大,建筑能耗的增加已成为我市能源(电力)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深圳特区成立后,深圳人口数量及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不断增长,到目前为止,深圳既有建筑面积约1.9亿平方米,近几年每年新建竣工建筑面积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居民对建筑室内热舒适性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建筑用能设备急剧增长。

    2、建筑能耗以电力消耗为主

    电力消耗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种类,占总建筑能耗的65%~80% 。其中建筑物空调系统耗能是建筑能耗的最主要部分。据统计,我市人均用电量从1990年的237Kwh增长到当前的770~780Kwh。

    3、既有建筑单位面积能耗高

    我市既有民用建筑大部分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差,外墙的传热系数K在2.06~2.81w/(m2·K)范围,建筑外窗绝大多采用单层透明玻璃、铝合金窗框,其传热系数为K=5.9 w/(m2·K),外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普遍偏高,建筑物单位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目前,深圳市办公建筑物年电力能耗平均为100Kwh/m2,医院建筑年电力能耗平均为105Kwh/m2,教育建筑年电力能耗平均为55Kwh/m2,住宅建筑年电力能耗平均为40Kwh/m2。

    4、建筑节能技术及产品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的部分新建建筑在设计中已考虑建筑节能相关技术,外墙和屋面隔热材料、遮阳装置、Low-E中空玻璃、太阳能热水系统、变频空调、变频水泵、空调系统自控装置等已有部分应用。

    深圳从事太阳能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约60多家,年产值超过20亿元。其中,太阳能光电产品年产值约20亿元,出口金额近2亿美元,从目前的市场份额看,全世界72%的太阳能光电小产品生产厂家集中于广东地区,特别是深圳地区,深圳已成为世界太阳能光电产品的主要产业聚集地。此外,经过多年发展,深圳节能建材的生产和研发力量都较雄厚,不少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四) 深圳市建筑节能工作主要成就

    1、出台了一系列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法规

    l         开展了建筑节能立法工作。2005年开始起草《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该条例拟设定建筑节能工程设计审查、专项验收、能耗标识、用冷计量收费、建筑用电定额、阶梯能源价格、激励政策等多项制度;

    l         制定建筑节能规范性文件。深圳市相关管理部门先后发布了《建筑节能监督暂行办法》、《关于贯彻执行建设部建筑节能有关文件通知》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将建筑节能有关法规、技术标准纳入工程施工许可、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过程监管。

    2、编制与完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

    l       编制了建筑节能地方标准。现已完成《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深圳市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等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并颁布实施。

    l       完善相关配套技术标准。《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深圳市屋面外墙隔热构造图集》、《深圳市外墙隔热构造图集》等国家标准实施细则和配套图已完成编制,并颁布实施。

    3、开展示范试点和国际合作

    l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目前,深圳市已被建设部和联合国开发署选定为“中国终端能源效率项目(UNDP)”试点城市及中国建设部和美国能源基金会“推动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城市”。 

    l       推进示范工程建设。这几年,深圳市以工程示范为抓手,着力开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试点工作,如招商地产的泰格公寓已列入国家国家建设部2005年科技综合示范项目,并获得美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LEEDTM银级认证;被建设部列入“建筑节能科技项目计划”的“横岗振业城一期”项目也竣工投入使用;万科城第四期已被中国建设部和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列为2006年度全国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4、推广使用建筑节能产品和技术

    l       积极开展技术研究工作。组织了有关单位建立深圳市居住建筑能耗和气象参数库;开展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检测,建立“深圳市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库”;组建建筑节能实验室,开展建筑节能科研;进行建筑门窗外窗遮阳技术、玻璃幕墙复合遮阳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和轻轨屏蔽门系统技术等的研究。

    l       推广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据统计,从1992年到2005年12月,全市新型墙材的使用量占墙体面积比例由3%上升到92%,累计使用新型墙材82.6亿标砖。目前,加气砼、塑钢门窗等新材料在我市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5、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l       积极申报城市级示范。我市已积极申报国家十大节能示范工程中建筑节能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建筑规模化应用城市级示范”,我市在国家建设部专家评审中,已顺利通过了预审。

    l       制定太阳能建筑应用的有关法规。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草案)中,将“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列为一项强制制度。

    6、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

    l       编制了建筑节能标准和技术宣贯、培训教材,如《建筑节能技术》、《解读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等,广泛开展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有关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每年的“节能宣传周”期间,举办建筑节能技术讲座,并通过报纸、电台等媒体宣传建筑节能工作。
责任编辑:

频道精选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