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之路怎么走?
——访北京市律师协会能源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向阳
北京市律师协会能源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向阳
近年来,随着“电荒”、“煤荒”的不断上演,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后,新能源被认为是能够同时解决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战略性支点,被寄予了厚望,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势。
由于新能源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新能源产业因此成为关系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目的很明确,主要是提高我国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对传统石化能源的依赖、增强能源安全,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顺应国际气候控制潮流、减轻环境压力。
那么,新能源的概念与类型主要有哪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如何?我国新能源发展融资路径该如何设计?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首期矿业与能源研修班上,记者采访了北京邦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能源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向阳。
记者:新能源现在不仅时髦,也很被看好,那么,什么是新能源?其类型主要有哪些?
王向阳:我国出台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新能源界定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的能源;二是对传统的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对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车用新型燃料、智能电网等。新能源的类型主要有生物质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核能、海洋能(潮汐能、温差能、海流能)、煤层气等。
记者: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怎样?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王向阳:我国新能源技术和其产业化的发展,按照不同类型,呈现出多层次和发展程度不同的状况,我国新能源发展部分指标已经居于全球先进水平。如太阳能热水器销售量以及光伏电池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小水电和沼气等领域利用规模也已经居世界前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风电、生物乙醇等技术比较成熟,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纤维素乙醇等技术尚未成熟,正在进行产业化试验;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建设、营运管理等方面,都有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已经具备规模发展的条件。
风电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点,近年来,我国通过确立风电装机容量目标、制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相关政策、并辅以“风电特许权招标”等措施,大力支持风电,推动风电产业发展。2009年及2010年我国新增风机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将建成新疆、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风机国产化和自主创新比重低,关键部件仍靠进口,成本偏高。二是上网电价过低,对于电价补贴也没有出台实施细则,相关政策难以落实。三是开发建设缺乏统一长远规划,部分地方项目无序开发、布局不合理。四是大型化风电、海上风电基建造价和运营维护成本高,难以产生利润。
我国太阳能的发展也十分迅猛,目前有5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企业,热水器使用量和年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光伏电池原料多晶硅的产量排名世界第四(前三位分别是美、德、日),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53%。但因技术发展不平衡,光伏发电技术落后,导致产业结构畸形。太阳能热能利用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热水器方面,在太阳能热能发电、高分子材料、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等技术应用领域仍落后。在光伏发电方面,多晶硅生产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只是“加工厂”,上游原料主要还是由美、日等国控制。
我国小水电资源广泛分布在全国1600多个山区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目前仅开发了约10GW(GW为十亿瓦特),占可开发水电资源的11.6%。开发水平偏低,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建成小水电站45000座,总装机容量5512万千瓦,年发电量1600多亿千瓦时,约占中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0%,遍布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累计解决了3亿多人的用电问题。
我国生物质能的潜力也很巨大。生物质能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发电。我国生物质能资源极为丰富:农作物秸秆,每年产量约7亿吨,可做为能源用途的约3亿吨,约折合1.5亿吨标准煤;工业有机废水和畜禽养殖场废水资源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800亿立方米,相当于5700万吨标准煤;城市垃圾发电每年可替代1300万吨标准煤;一些油料、含糖或淀粉类作物也可用于制取液体燃料。我国目前广泛运用的生物质能技术主要有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8月,我国已成为在美国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以地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产业也实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柴油的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的核能发展同样不可小觑。截至2009年底,全国核电建设施工规模已达20台、2180万千瓦,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另外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开采利用的基础技术研究、智能电网(特高压)研究等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记者:我国新能源产业应如何发展?
王向阳: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的基本任务仍将是对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表现在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生态环境与能源结构进一步改善等诸多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直接关乎上述目标的实现进程。针对当前消费理念滞后、市场需求启动不足,以及国家研发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政府的强力驱动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国家政策应以积极扶持和有效引导为主,主要体现在科研投入、投资补贴和减免税费等方面。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化发展应坚持科技支撑、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三项原则,具体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统一认识、站位要高。新能源开发成本高,用起来不划算。在传统能源消费的惯性作用下,新能源产品越得不到青睐,就越难以摆脱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加快转变观念,提高对发展新能源产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是目前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根本前提。2007年12月,我国发布《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的多元化发展,将可再生能源发展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新能源,不仅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能起到助推作用,而且对于制定和完成“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意义十分重大,“十二五”规划将更加突出发展新能源与提高能源效率这两大主题。
长远规划,科学布局。2009年年底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有一项重要的修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审批权,已经由原来的地方政府移交给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和国家电力监管机构,这将有利于国家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对于规范新能源市场,禁止未达标的企业盲目上马,将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同时,在国家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中,还应当充分体现中央和地方在支持新能源产业方面的责任,防止多头管理;既要避免盲目投资,造成新的浪费,又要保护地方政府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积极性,鼓励大中企业投资新能源,以提升新能源产业的科技水平与规模效益。
加强自主研发,取得技术突破。首先,要保证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的稳步增长,用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技术、产品研发和规模化生产。其次,注重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实施重大技术专项,依托项目推进新能源装备的自主化和国产化。通过建立国家及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广泛开展新能源的资源调查、管理咨询和产品研发等活动。第三,努力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积极推动新能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完善制度,促进保障。一方面,应加紧完善各种财政补贴制度,包括用户补贴、投资补贴和上网电价补贴等,并辅之以信贷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手段,以解决新能源产业成本高企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投资融资制度,鼓励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以及国际资金的进入,积极争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鼓励新能源企业在海外上市,积极筹措发展资金;建立新能源上网强制性配额制度,要求电网企业按一定比例使用新能源。
记者:资金是困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拦路虎”,我国新能源发展如何来破解这一难题?
王向阳:根据美国能源基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预测,2005年~2020年,我国需要能源投资18万亿元,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需7万亿元,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市场,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以弥补新能源基础项目长期建设过程中信贷缺位的问题,借助金融手段解决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主要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国家开发银行的资金支持、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支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支持等。
记者:作为一名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律师,您认为律师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向阳:律师在新能源产业中的作用主要有:除了常规性、日常性的法律工作之外,对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及企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协助决策,为新能源企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提供协助、咨询及意见,并为新能源企业提供融资、上市(主要是创业板、三板)、整合资源(并购重组和对外合作)提供专项服务。□